长牡蠣

Ostrea gigas   Thuriberg
   

  149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宽大型,长而厚,呈长条形,背、腹緣几乎平行,普通壳长此壳高大3倍。也有长卵圓形的个体.右壳較平如盖,自壳頂向后缘鱗片环生,呈波紋状,排列稀疏,层次甚少。壳表面平坦或具有数个大而浅的凹陷。壳外面淡紫色,灰白色或黄褐色。壳內面瓷白色,閉壳肌痕大,呈馬蹄形,棕黄色,位于壳的后部背侧。左壳稱凹,鱗片較右壳更粗大,壳頂附着面小。内部頂部具有寬大而长的韧带槽,长度为寬度的2倍以上。和右壳的色泽相同,閉壳肌痕也相当大。鰓成奩条状,不弯至背后角。心室淡粉紅色。外套膜上有内外两行触手,內行排列整齐,外行不整齐。
标本测量 壳长(毫米) 左壳 350 330 312 310 300
右壳 122 320 300 30.0 275
壳高(毫米) 左壳 102 u5 92 109 95
右壳 96 114 83 44 85

生物学

在盐度較低的海区,低潮綫以下数米和潮间带都能生活。适应的盐度范围,比近江牡蠣較窄一些。长牡蠣的生长速度也相当快,在国外有大量养殖的。現在我国间有籴捕野生的食用,是河口和内湾养殖貝类的对象之一。此种动物在我国厂“为分布,軟体部长而大,在壳长30厘米的标本中肉貭部长达22.5厘米,可被考虑养殖。仅分布于日本海和我国沿海,生活在盐度較低的海区,自潮間带至低潮綫以下数米的范围都有繁殖,一般在咸淡水中栖息的个体較大,在正常咸度海水中生长的个体較小,为河口及內湾养殖的优良种。

国外分布

中国,苏联,日本,朝鮮和美国,都有出产。

标本信息

模式标本产地 日本。
标本采集地 中朝边界的蜊子江(薪島),拉大腰《小洼嘴);辽宁:安东,庄河,旅大,仙人島(熊岳);河北:团林,丰南;山东:虎头崖,长山八島和龙鬚島;藕建:厦門;广东:高螺和青草等地。